基于特征属性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

被引:5
作者
喻泓 [1 ]
张学顺 [2 ]
杨晓晖 [1 ]
肖曙光 [2 ]
罗菊春 [3 ]
崔国发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聚类分析; 新分类体系; 国家分类标准; IUCN分类体系;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384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基于114个自然保护区典型样本的特征属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新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结果表明:与现行的国家分类标准相比,新的分类体系更具简明性和实用性;同时,新体系中的C1、C2、C3、C4类型分别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体系中的Ⅰ、Ⅱ、Ⅳ、Ⅴ类保护区相对应.新体系保持了分类标准和尺度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分类的偏差,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提供了量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89 / 22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J].
蒋明康 ;
王智 ;
朱广庆 ;
陶思明 ;
周海丽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2) :1-6+11
[2]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比较 [J].
王智 ;
蒋明康 ;
朱广庆 ;
陶思明 ;
周海丽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2) :72-76
[3]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J].
赵献英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3) :279-285
[4]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J].
薛达元,蒋明康 .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04) :246-251
[5]  
GB/T 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S]. 1993
[6]   Understanding IUCN protected area categories [J].
Ravenel, RM ;
Redford, KH .
NATURAL AREAS JOURNAL, 2005, 25 (04) :3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