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菜间套作带型运用规律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秉强
李凤超
李增嘉
张保仁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
[2] 博士后研究
[3]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关键词
间套作; 带型; 粮菜间套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04.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针对小麦‖大蒜(春甘蓝)/玉米‖蔓生菜豆(黄瓜或花椰菜)模式,设计1.5m、2.0m、2.5m、3.0m及3.5m五种带宽,采用大小畦播种,小畦宽均为0.7m,大畦宽分别为0.8m、1.3m、1.8m、2.3m及2.8m.小麦种植在大畦上,冬春菜与小麦间作种植在0.7m的小畦上.0.7m小畦上的冬春菜收获后,套种两行玉米,小麦收获后,在原小麦畦上种植秋菜(架菜豆、架黄瓜或花椰菜),与玉米形成间作.以小麦一玉米和相应单作蔬菜作对照.试验的主要结果是:(1)小麦随带型由窄变宽产量提高.带宽2.0m以上,小麦产量即可得到保证.(2)随带型由窄变宽,玉米产量逐渐下降.带宽在2.5m以下时,既有利于发挥玉米随宽行距加宽而单株产量提高的补偿效应,又能保证玉米有一定的占地面积,利于保证玉米产量.(3)随带型由窄变宽,间作冬春菜的产量下降.带型之间间作冬春菜的单株产量差异较小,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占地面积.间作冬春菜产量较单作对照显著减产,是占地面积少和单株产量下降双重作用的结果.(4)间作秋菜随带型由窄变宽产量提高.间作秋菜产量低于单作.对空间生态位较高的架菜豆、架黄瓜而言,间作较单作减产,主要是占地面积少所致,间作的单株产量较单作不低或提高;而对空间生态位较低的花椰菜而言,间作产量较单作低,是由占地面积少和单株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山东省高效立体种植的理论模式 [J].
李凤超 ;
李增嘉 ;
陈雨海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2) :9-15
[2]   华北平原地区麦田两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竞争与产量分析 [J].
刘巽浩 ;
韩湘玲 ;
赵明斋 ;
孔扬庄 .
作物学报, 1981, (01) :63-72
[3]   华北地区的粮菜间作 [J].
李家文 .
中国农业科学 , 1962,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