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测纬向剖面地形谱分析——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地形扰动与西风扰动的耦合模态

被引:8
作者
王宛亭
王元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背风侧; 地形扰动谱; 地形-纬向风速偶合模态; 分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遥感地形资料具有空间离散分布特点,因此根据离散谱空间变换中谱能不变性约束下的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遥感地形谱空间域分布基本特征和地形强迫对大气受迫运动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定义地形扰动和地形扰动特征尺度的概念,发现位于青藏高原背风侧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纬向(东西向)剖面地形扰动特征尺度在454.5km,即该地区地形扰动可以定义为中α尺度扰动(比照大气尺度分类);地形扰动尺度与该地区主要致灾天气系统MαCS(Meso_αConvectiveSystem,中α尺度对流系统)尺度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地形对于MαCS的触发作用.进一步通过对卫星遥感离散地形场测度进行分形学分析,计算出该区域纬向剖面分数维为1.26,说明该地区地形的基本分形元是Koch三角生成元,即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剖面地形强迫作用机制本质上是基本西风气流与三角形元组合型山脉剖面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的物理图象表现为:在我国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冬季和夏季700hPa纬向平均风速扰动谱最强峰与地形扰动谱最强峰存在着明显的地形 纬向风速偶合关系,地形 纬向风速共振模态是该地区冬季纬向环流扰动的典型触发机制;而夏季,地形 纬向风速偶合模态转变为向小尺度漂移的高阻尼模态.同时,地形和纬向风速的分形分析表明,关于地形强迫下的受迫扰动的偶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1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用新RIEMS模式研究陆面过程对暴雨的影响 [J].
赵鸣 ;
江勇 ;
汤剑平 ;
苏炳凯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370-381
[2]   用中尺度模式输出污染气象的拉格朗日湍流统计量 [J].
郁文琰 ;
赵鸣 ;
许丽人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382-391
[3]   中尺度地形背风波的作用及其应用 [J].
朱民 ;
余志豪 ;
陆汉城 .
气象学报, 1999, (06) :705-714
[4]   基于FBM的分形地形模拟原理研究 [J].
佘龙华 ;
沈林成 ;
常文森 .
宇航学报, 1999, (03) :21-25
[5]   1995年中国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 [J].
陶祖钰 ;
王洪庆 ;
王旭 ;
马禹 .
气象学报, 1998, (02) :39-50
[6]   三峡库区地形与暴雨的气候分析 [J].
彭乃志 ;
傅抱璞 ;
刘建栋 ;
陈正洪 ;
詹兆渝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4) :182-185
[7]   秦岭山脉对冷空气屏障的理论研究 [J].
齐瑛,傅抱璞,李兆元 .
气象学报, 1995, (02) :186-193
[8]   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J].
项续康,江吉喜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1) :9-17
[9]   一个含地形的二阶矩湍流闭合的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 [J].
齐瑛,傅抱璞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715-725
[10]  
中尺度天气和动力学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