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2008年6月一次引发广西大暴雨的西南低涡的诊断分析
被引:2
作者:
陈瑶
[1
]
徐海明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诊断分析;
涡度收支;
D O I:
10.13878/j.cnki.jnuist.2010.01.008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1h一次的华南降水资料以及局地分析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11日20时—13日20时发生在广西的一次大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西南涡以及从低涡中心延伸出的切变线是这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广西强降水主要位于高空急流的右后方、低空急流的左侧、西南涡的底部至底后部以及切变线附近,强降水中心随影响系统的东移而东移,降水随着西南涡的加强而加强.该暴雨过程中西南涡在700hPa为暖心结构,正涡度区域垂直向上伸展,整个对流层都为正涡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强降水的极值中心上空对应着较强的上升运动.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涡度辐散项作用相反,水平辐散项在对流层低层对总涡度起直接作用且为正贡献,对流层中高层主要是垂直平流项和扭转项起主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0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