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林场森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11
作者
路秋玲 [1 ]
郑阿宝 [2 ]
阮宏华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林业局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储量; 分配格局; 瓦屋山林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野外实地调查(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乔木树种生物量回归模型(乔木层),研究了瓦屋山林场森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瓦屋山林场的平均碳密度为101.72t/hm2,碳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乔木层(55.37t/hm2)、土壤层(41.89t/hm2)、枯落物层(4.92t/hm2)、灌草层(0.32t/hm2)。碳储量为144820t,其分配与碳密度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79204.55t)、土壤层(59927.77t)、枯落物层(5292.07t)、灌草层(395.78t),分别占研究区总碳储量的54.69%、41.39%、3.65%和0.27%。林分密度大、林龄高和土壤层薄、石砾含量多是瓦屋山林场森林的主要特点,也是影响该区碳分配格局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张国庆
    王永军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 1217 - 1225
  • [2] 基于全球涡度相关的森林碳交换的时空格局
    王兴昌
    王传宽
    于贵瑞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9) : 1092 - 1108
  • [3] 中亚热带人工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生产力观测与模拟
    马泽清
    刘琪璟
    王辉民
    李轩然
    曾慧卿
    徐雯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8) : 1005 - 1015
  • [4] 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张国庆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8) : 1644 - 1650
  • [5] 枫香人工林的生物产量及生产力
    易利萍
    文仕知
    王珍珍
    杨丽丽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2) : 50 - 53
  • [6] 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王兵
    魏文俊
    李少宁
    郭浩
    白秀兰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 93 - 98
  • [7]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李晓曼
    康文星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1) : 8 - 13
  • [8]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武来成
    陶丹
    张思维
    况水标
    程明
    [J]. 江西林业科技, 2007, (05) : 45 - 47
  • [9] 林分碳贮量测算方法的研究
    刘盛
    李国伟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4) : 166 - 169
  • [1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