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

被引:47
作者
罗群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断裂带; 油气输导;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各种圈闭聚集油气成藏;而断裂的下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不发育,横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遮挡油气而聚集成藏。这是反向断层下盘遮挡油气成藏普遍发育,而顺向断裂上盘圈闭泄露油气风险较大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断层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J].
邵顺妹 .
高原地震, 1994, (03)
[2]   断层对油气运移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J].
孙义梅 ;
田世澄 .
地学前缘, 2001, (04) :252-252
[3]   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 [J].
赵密福 ;
刘泽容 ;
信荃麟 ;
蔡燕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21-24+8
[4]  
Petroleum migration pathways and charge concentr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Hindle A 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7
[5]  
Fluid migration along growth fault in compacting sediments. Hooper E C D. Journal of Petrology . 1991
[6]  
断裂控烃理论与实践[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罗群等编著, 1998
[7]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物理模拟[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溅辉,金之钧等著, 2000
[8]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3-16
[9]   断裂缝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付广 ;
吕延防 ;
付晓飞 ;
苏玉平 .
天然气工业, 2004, (10) :20-23+3
[10]   一种有效追踪油气运移轨迹的新方法——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及其应用 [J].
罗群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质论评, 2005, (02) :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