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被引:36
作者
沈平平
袁士义
邓宝荣
宋杰
沈奎友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化学驱; 驱替效率; 波及效率; 提高采收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3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 ,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 ,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渗透层段 ,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 ;在低渗透层段 ,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 ;在中等渗透层段 ,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作用相当。由于水驱后 ,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 ,低渗透层段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 ,提高上部低渗透层段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 ,这是提高化学驱油效果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EOR原理.[M].赵福麟[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2]  
大庆多层砂岩油田开发.[M].刘丁曾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 [J].
赵福麟 ;
张贵才 ;
周洪涛 ;
李宜坤 .
石油学报, 2001, (05) :38-42+4
[4]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 [J].
夏惠芬 ;
王德民 ;
刘中春 ;
杨清彦 .
石油学报, 2001, (04) :60-65+4
[5]   ASP三元复合驱油层适应性研究 [J].
李华斌 ;
吴文祥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4) :4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