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蓝田和牧护关岩体地球化学、锆石SIMS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11
作者
刘锐 [1 ]
陈觅 [2 ]
田向盛 [3 ]
胡珩 [1 ]
杨德品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2]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3]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
[4]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圈伸展; 东秦岭;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4.04.008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蓝田和牧护关岩体位于东秦岭造山带西端,两者以洛南-栾川断裂为界。前者主要岩性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而后者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选自两岩体的锆石韵律震荡环带发育,Th/U大于0.1,属于岩浆成因锆石,其SIMS U-Pb年龄分别为147±2 Ma和149±1 Ma,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蓝田和牧护关岩体锆石εHf(t)值分别集中于-16.9-7.2和-9.3-6.8,二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范围分别为1.7~2.3 Ga和1.6~1.8 Ga,指示它们的岩浆来源可能主要为新生的早-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岩石地球化学进一步指示二者形成经历了古老地壳熔融、围岩混染、岩浆混合和结晶分异等复杂演化过程。综合研究表明,东秦岭地区约150 Ma的岩浆作用代表了该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其动力学背景很可能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秦岭造山带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沉积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M].张宗清著; 著.地质出版社.2006,
[2]  
北秦岭变质地层同位素年代研究.[M].张宗清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3]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M].陈衍景;富士谷著;.地震出版社.1992,
[4]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granitoid magmatism in Eastern Qinling; central-eastern China: SHRIMP zircon U–Pb age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J-W. Mao;G-Q. Xie;F. Pirajno;H-S. Ye;Y-B. Wang;Y-F. Li;J-F. Xiang;H-J. Zhao.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10, 1
[5]   东秦岭花山复式岩基中蒿坪与金山庙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 [J].
肖娥 ;
胡建 ;
张遵忠 ;
戴宝章 ;
王艳芬 ;
李海勇 .
岩石学报, 2012, 28 (12) :4031-4046
[6]   西秦岭金厂石英闪长岩的岩浆混合成因: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志鹏 ;
李建威 .
地质学报, 2012, 86 (07) :1077-1090
[7]   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 [J].
王晓霞 ;
王涛 ;
齐秋菊 ;
李舢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573-1593
[8]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金矿区基性脉岩时代及地质意义 [J].
毕诗健 ;
李建威 ;
李占轲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36 (01) :17-32
[9]   华北克拉通南缘蓝田和牧护关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丁丽雪 ;
马昌前 ;
李建威 ;
王连训 ;
陈玲 ;
佘振兵 .
地球化学, 2010, 39 (05) :401-413
[10]   东秦岭栾川铅锌银矿田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成矿时代 [J].
包志伟 ;
李创举 ;
祁进平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951-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