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主要含水岩组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谢渊 [1 ]
邓国仕 [1 ]
刘建清 [1 ]
董维红 [2 ]
鲁洪江 [3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吉林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洛河组和环河组; 沉积岩相古地理; 含水岩石矿物和化学组成; 水-岩作用; 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与水质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典型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沉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及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形成时,北部环河组、洛河组均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而南部环河组湖泊相为主、洛河组沙漠沙丘相广泛分布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对含水岩石中长石、粘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等重要矿物组成和易溶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成明显控制,也控制了含水层和隔水层空间分布,并显著影响了深层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的区域分布变化。在沉积-成岩环境条件下,影响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变化的主要水-岩作用包括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受含水层沉积岩相古地理、地下水循环及水岩作用等因素控制,环河组、洛河组地下水总体表现为盆地北区TDS低、淡水发育、以HCO3型为主,南区TDS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以HCO3.SO4型为主的分布规律,地下水水化学和水质分布在北区分布变化小、在南区上下含水层分布变化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 [J].
谢渊 ;
王剑 ;
李令喜 ;
谢正温 ;
邓国仕 ;
李明辉 ;
江新胜 .
地质通报, 2010, 29 (01) :93-104
[2]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 [J].
董维红 ;
苏小四 ;
侯光才 ;
林学钰 ;
柳富田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4) :11-16
[3]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砂岩的特征 [J].
邓国仕 ;
谢渊 ;
杨桂花 ;
王剑 ;
江新胜 ;
李明辉 ;
闵际坤 .
四川地质学报, 2008, (02) :124-130
[4]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 [J].
董维红 ;
苏小四 ;
侯光才 ;
林学钰 ;
柳富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2) :288-292
[5]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J].
侯光才 ;
林学钰 ;
苏小四 ;
王晓勇 ;
刘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3) :391-398
[6]   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介质结构研究 [J].
谢渊 ;
王剑 ;
江新胜 ;
李明辉 ;
邓国仕 ;
侯光才 ;
刘方 ;
王德潜 ;
孙永明 ;
朱桦 ;
王永和 ;
罗建宁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2) :11-19
[7]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的关系 [J].
谢渊 ;
王剑 ;
李明辉 ;
江新胜 ;
谢正温 ;
罗建宁 ;
侯光才 ;
刘方 ;
王德潜 ;
孙永明 ;
曹建科 ;
朱桦 ;
王永和 .
地质通报, 2004, (11) :1094-1102
[8]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J].
谢渊 ;
王剑 ;
殷跃平 ;
武选民 ;
文冬光 ;
江新胜 ;
罗建宁 ;
魏伦武 ;
李明辉 ;
郑万模 .
地质通报, 2003, (10) :818-828
[9]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J].
王德潜 ;
刘方 ;
侯光才 ;
马思锦 .
西北地质, 2002, (04) :167-174
[10]   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J].
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01)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