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杂交种模式化选育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史新海
隋方功
宋再华
潘信芳
张延胜
王广明
范深问
机构
[1] 莱阳农学院
[2] 昌邑市种子公司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模式; 模式化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31个高产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穗部性状、抗病害性状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根据山东的生态条件和玉米杂交种的现状,优化了每公顷15000~16500kg的杂交种模式。探讨了各类性状间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协调发展的产量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 [J].
吴景锋 .
玉米科学, 1995, (01) :1-5
[2]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生理形态研究概况 [J].
于洪飞,戴俊英,沈秀瑛,张烈 .
玉米科学, 1995, (01) :12-17
[3]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 [J].
李登海 .
作物杂志, 1994, (01) :1-2
[4]   山东省中熟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分析 [J].
史新海 ;
蔡秋芳 ;
李储学 ;
宋再华 ;
刘恩训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 (02) :100-104
[5]   早熟夏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J].
史新海 ;
朱金宝 ;
李储学 ;
徐世雨 ;
刘恩训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1, (02) :108-112
[6]   玉米高产杂交种穗粒结构的分析 [J].
任和平 ;
张泽民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9, (01) :12-18
[7]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J].
徐占宏 ;
朴淙鹤 ;
郭凤兰 .
作物杂志, 1986, (01) :14-16
[8]  
当代玉米科技进步[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佟屏亚编, 1993
[9]  
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李竞雄主编, 1992
[10]  
作物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西北农学院主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