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研究

被引:74
作者
姚万军 [1 ]
杨忠岐 [2 ]
机构
[1]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9 [其他防治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703 ;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大的森林害虫,对我国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作者研究探讨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测定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了林间防治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由于是抑性外寄生性,其产卵之前的刺蛰可造成天牛幼虫直接死亡,对1、2、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92.10%和87.29%;可寄生3龄天牛幼虫。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林间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致死率为27.79%37.87%,平均为32.51%,放蜂比例以蜂虫比8~10:1的寄生率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双条杉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与利用 [J].
时亚琴 ;
陆群 ;
王素英 ;
石宜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8, 34 (04) :40-41
[2]   杨树天牛生态阈值的初步研究 [J].
骆有庆 ;
宋广巍 ;
刘荣光 ;
李建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6) :49-55
[3]   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的判断机制研究 [J].
李德家 ;
刘益宁 ;
所雅彦 ;
中岛忠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28-32
[4]   光肩星天牛危害导致箭杆杨枯梢的数量指标初探 [J].
温俊宝 ;
许志春 ;
骆有庆 ;
吴彤 ;
田海燕 ;
罗彦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24-27
[5]   杨树天牛灾害控制的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策略 [J].
骆有庆 ;
李建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6-12
[6]   林业措施控制杨树天牛的研究 [J].
宝山 ;
沈向海 ;
唐杰 ;
吴彤 ;
丸田秀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73-79
[7]   两种天牛成虫出现期、产卵历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J].
赵晓明 ;
吉田成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52-57
[8]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Ⅰ) [J].
赵军 ;
小仓信夫 ;
矶野昌弘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58-61
[9]   宁夏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的研究 [J].
王卫东 ;
刘益宁 ;
宝山 ;
小仓信夫 ;
丸田秀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90-93
[10]   光肩星天牛成虫交配行为机制研究 [J].
李德家 ;
所雅彦 ;
中岛忠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