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兼论普陀山景区的应对

被引:2
作者
龚正
机构
[1]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条例; 价值; 普陀山;
D O I
10.16323/j.cnki.lykx.2007.02.013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实质价值表现为注重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的长远利益和景区内的和谐秩序,形式价值表现为立法的全面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条例》颁布施行后的积极影响包括:进一步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有助于制止景区破坏性建设和“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的趋向,进一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明确其职责,促使风景名胜区法制建设的完善。本文结合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仇保兴.风景名胜. 2006(04)
[3]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及法律对策分析 [J].
马吉山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0-102+106
[4]  
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以及保护建议[J]. 谢凝高.风景名胜. 2006(01)
[5]   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J].
谢茹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4) :50-55
[6]   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 [J].
杨效忠 ;
陆林 ;
张光生 ;
卢松 ;
宣国富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75-78
[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的异同 [J].
王磐岩 ;
赵洪才 .
规划师, 2004, (02) :77-78
[8]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五个误区 [J].
朱观海 .
中国建设信息, 2003, (06)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