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砷的分布与富集机理

被引:19
作者
孙俊民
姚强
刘惠永
鲁静
尹国勋
赵成美
机构
[1] 清华大学煤清洁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焦作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3] 焦作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北京 
[4] 河南焦作 
关键词
砷; 可吸入颗粒物; 分布特征; 富集机理;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4.01.018
中图分类号
X701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燃煤电厂为对象,研究砷在煤和飞灰中的分布,从煤粉—静电除尘器(ESP)前飞灰—静电除尘器(ESP)飞灰—静电除尘器(ESP)后飞灰,砷的浓度逐渐上升,在ESP后烟气中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粒级的减小,砷在不同粒级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浓度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认为飞灰对砷的富集作用主要有4种:硅酸盐熔体对砷的溶解作用;飞灰中的化学成分与砷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飞灰对砷化合物的吸附作用;气相砷化合物在飞灰表面的凝结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CaO对煤中砷挥发性的抑制作用 [J].
张军营 ;
任德贻 ;
钟秦 ;
徐复铭 ;
张衍国 .
燃料化学学报, 2000, (03) :198-200
[2]   燃煤产物中砷的物相研究 [J].
赵峰华 ;
任德贻 ;
许德伟 ;
尹金双 ;
李亚男 ;
王秀琴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04) :65-67
[3]  
燃煤痕量元素的排放与控制[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郑楚光等著, 2002
[4]  
硅酸盐熔体结构学[M]. 地质出版社 , 朱永峰,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