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被引:28
作者
乐建君 [1 ]
刘芳 [2 ]
张继元 [1 ]
柏璐璐 [1 ]
王蕊 [1 ]
刘晓波 [2 ]
侯兆伟 [1 ]
伍晓林 [1 ]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油藏; 激活剂; 内源微生物; 菌群结构; 现场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4和CO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 068.13t,含水率下降2.2%,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不同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的适应性分析 [J].
曹瑞波 ;
韩培慧 ;
高淑玲 .
特种油气藏, 2012, 19 (04) :100-103+156
[2]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和效果评价 [J].
伍晓林 ;
赵玲侠 ;
马挺 ;
俞理 ;
乐建君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4) :105-111
[3]   内源微生物驱油激活配方筛选评价指标探讨 [J].
代学成 ;
王红波 ;
许念 ;
刘娟 ;
崔庆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2) :37-40+113
[4]  
大庆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与分布特征研究[J]. 赵玲侠,高配科,曹美娜,高梦黎,李国强,朱旭东,马挺.环境科学. 2012(02)
[5]   邵家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 [J].
郭辽原 ;
张玉真 ;
杨年文 ;
巴燕 ;
王红 ;
汪卫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79-81+106+116
[6]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大庆油田聚驱后内源微生物资源评价 [J].
柏璐璐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1, 35 (05) :35-41+116
[7]   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J].
郭盟华 ;
陆原鹏 ;
窦绪谋 ;
王蕊 ;
王艳玲 .
生物技术, 2010, 20 (06) :69-72
[8]   大庆油田油藏采出水的细菌群落结构 [J].
艾明强 ;
李慧 ;
刘晓波 ;
史荣久 ;
韩斯琴 ;
李娜娜 ;
张颖 .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 (04) :1014-1020
[9]   油井采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T-RFLP分析 [J].
吴亚嫚 ;
谷峻 ;
谭燕 ;
池昌桥 ;
汤岳琴 ;
吴晓磊 .
土壤学报, 2009, 46 (05) :878-886
[10]   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驱油本源菌研究 [J].
佘跃惠 ;
夏晶晶 ;
黄金凤 ;
王正良 ;
张凡 ;
王文军 ;
王洪志 .
油田化学, 2009, 26 (01)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