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宾兴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

被引:6
作者
毛晓阳 [1 ,2 ]
机构
[1] 闽江学院历史系
[2] 厦门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清代; 宾兴; 教育公益基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清代宾兴是由社会捐资或地方官拨款创设的专门资助科举考生的公益性考试基金。由于其与清代科举与教育的紧密联系,清代宾兴具有典型的教育属性。它为科举考生提供经济资助,因而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它在创设之初往往需要详准立案,派遣专人或公举董事进行管理,采取田租、店租以及银钱生息等形式进行资产增值,因而具有典型的基金属性。宾兴以其在清代全国各地的广泛分布与不断发展成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中捐资兴教的典型公益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3]   从地方志看土地争讼案件的审判——以广东旧方志为例 [J].
乔素玲 .
中国地方志, 2004, (07) :40-44
[4]   明清时期闽北乡族地主经济 [J].
郑振满 .
清史研究, 2003, (02) :38-61
[6]   明清武汉的淮盐市场与城市经济 [J].
张笃勤 .
盐业史研究, 1999, (02) :15-19
[7]  
科举学导论[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海峰著, 2005
[8]  
散财之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资中筠著, 2003
[9]  
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吴锦良著, 2001
[10]  
咸丰琼山县志 .2[清]李文恒,郑文彩. 成文出版社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