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地平分机制向市场机制的整体性转轨

被引:28
作者
张新光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南信阳 
关键词
土改; 合作化; 人民公社; 大包干; 土地延包; 平分机制; 市场机制;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03.05.001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建国后的50多年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多次变革的实质都是平分土地。这种带有行政强制性的农地分配机制产生了"村社集体成员权"平均占有土地的严重倾向,直接刺激了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反过来,人口增长又降低了农民的人地比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社区,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使许多农户失去了依靠土地生存的基本保障功能。《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从法律上切断了农地继续细分的制度路径依赖,但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压力下,今后很难阻止农民继续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机会主义动机;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为了满足多数农民的强烈愿望违法调整农村承包地的行政行为也会经常发生。因此,从宪法和法律上明晰农地私有产权,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农地制度创新的惟一的正确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党的农村改革政策研究与探索[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赵素芬著, 2001
[2]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曹锦清等著, 2001
[3]  
中国土地资源[M]. 中国大地出版社 , 李元主编, 2000
[4]  
农村基层干部读本[M]. 党建读物出版社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编, 1999
[5]  
邓子恢传[M]. 人民出版社 , 《邓子恢传》编辑委员会著, 1996
[6]  
人地关系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朱国宏著, 1996
[7]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