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调升降”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33
作者
张维骏 [1 ,2 ]
刘喜明 [2 ]
刘润兰 [1 ]
路志正 [2 ]
机构
[1]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关键词
调升降; 脾胃; 阴阳;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2.22.004
中图分类号
R249.2 [];
学科分类号
100502 ;
摘要
介绍路志正调升降学术思想,调升降为"燮阴阳"之根本,其义当有广狭之分,狭者即脾升胃降统摄余法,广者即为诸法之中心,诸法皆含升降,持中央为调升降之核心,运四旁为调升降之手段,怡情志为调升降之技巧,顾润燥为调升降之特性,纳化常为调升降之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905 / 19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四圣心源.[M].(清)黄元御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  
中医湿病证治学.[M].路志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3]  
临证指南医案.[M].(清)叶天士撰;苏礼[等]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清)张隐庵集注;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学苑出版社.2002,
[5]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M].(明)吴昆注;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学苑出版社.2001,
[6]  
脾胃论.[M].(金)李杲撰;彭建中点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  
类经.[M].(明)张介宾编著;郭洪耀;吴少祯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8]  
黄元御医学全书.[M].(清)黄元御撰;孙洽熙主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9]  
景岳全书.[M].(明)张介宾著;赵立勋主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0]  
素问经注节解.[M].(清)姚止庵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