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治理论纲:中国学者的视角

被引:22
作者
程保志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关键词
北极治理; 气候变化; 北极开发; 中国参与;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2.10.001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P941.62 [北极];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705 ; 070501 ;
摘要
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因素的进一步推动下,北极治理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极治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具体而言就是处理好以下三对矛盾:即北极资源开发与该地区自然、社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北极国家的权利主张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类行为体的活动日益频繁与北极治理机制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当前,北极的治理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排他性,但另一方面,北极治理又应当是一个需要全球,特别是域外经济大国参与的包容性治理结构。未来在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发挥更为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需要大力拓展“高边疆”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J].
王逸舟 .
当代世界, 2012, (05) :16-18
[2]   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思考 [J].
程保志 .
国际观察, 2011, (04) :1-8
[3]   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 [J].
郭培清 ;
田栋 .
海洋世界, 2008, (05) :67-73
[4]  
国际公法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英)伊恩·布朗利著, 2003
[5]  
Arctic 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 .2 http://www.acia.uaf.edu/PDFs/ACIAPolicyDocument.pdf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