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演化

被引:6
作者
薛永超
彭仕宓
朱红卫
张慧杰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北京昌平
[4] 北京昌平
[5] 河南南阳
[6] 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
新立油田; 泉三、四段; 成岩作用; 储集特征; 孔隙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新立低渗透油田泉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泉三、四段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的划分,进而研究了目的层段储集空间的演化.最后从成岩作用角度分析了本区低渗透储层的成因: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堵塞了孔喉,因而使本区储层的渗透率降低,加之强烈的压实作用,最终形成了本区低渗透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95 +95-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因素 [J].
吴少波 ;
赵靖舟 ;
罗继红 ;
雷晓兰 ;
樊万红 ;
不详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04) :7-10+1
[2]   惠民凹陷沙一段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 [J].
王冠民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4-17+5
[3]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J].
罗静兰 ;
张晓莉 ;
张云翔 ;
李玉宏 ;
武富礼 .
沉积学报, 2001, (04) :541-547
[5]   松辽盆地头台地区扶杨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模式 [J].
方德庆 ;
李国会 ;
张建英 .
现代地质, 1996, (01) :112-113+115-119
[6]   茂兴地区扶-杨油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孔隙演化模式 [J].
刘玉洁,王永兴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4) :19-22
[7]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怿楠等著, 1997
[8]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亦楠等编著, 1997
[9]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