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国际实践的主要模式比较

被引:10
作者
马绍刚
冯丝卉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微型金融; 代理银行; 移动支付;
D O I
10.13910/j.cnki.shjr.2018.01.007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惠金融"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实践及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可有效推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在实践中,如何兼顾金融机构盈利的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基本金融需求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世界各国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模式,如巴西等国的代理银行模式、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模式等。本文对普惠金融国际实践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一定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J].
马绍刚 .
武汉金融, 2017, (08) :4-7
[2]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从国际探索到中国实践 [J].
余文建 .
中国金融, 2017, (05) :90-91
[3]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 [J].
周小川 .
中国金融, 2013, (18) :9-12
[4]   探索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J].
刘国强 .
中国金融, 2017, (19) :13-15
[5]   Microfina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development [J].
Ghosh, Jayati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3, 37 (06) :120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