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快速抑制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28
作者
龙洁
曲辉
白云
于学英
机构
[1]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血栓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2 [脑血栓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及其快速抑制物(PAI 1)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浆纤溶活性在脑血栓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同时测查恢复期或后遗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 PA及PAI 1的变化规律,了解此类患者再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方法采用美国∑960酶标读数仪,用发色底物法对2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 PA及PAI 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发病后1、3、7、14及21天),并与3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33例恢复期或后遗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 PA及PAI 1进行测查。结果急性脑血栓形成发病后24小时内,血浆t PA活性明显降低,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第7天达最高水平,以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PAI 1发病后24小时内明显增高,第2天起随时间进展逐渐降低,第7天达最低水平,以后又呈逐渐增高趋势。除第7天、14天外,各观测点血浆t PA与PAI 1之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或后遗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 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PAI 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血浆t PA及PAI 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而恢复期或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