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品与(超)文本

被引:11
作者
周宪
机构
[1]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现代; 后现代; 范式; 作品; 文本; 超文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2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历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深刻转变。以语言学模式为基础的形式主义作品论,把文学作品视为一个自主的结构系统,通过语言、技巧、风格和结构功能的解析,确定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及现代范式。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一种新的文本观的诞生,它把文本当作一种方法论,强调文本是一个反学科对象,具有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因此颠覆了作品观的基本理念。而超文本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文本论的基本观念,更典型地呈现出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范式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 2003
[2]  
巴赫金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 1998
[3]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法)托多罗夫编选, 1989
[4]  
二十世纪文学评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英]洛奇 编, 1987
[5]  
Against Intertextuality[J] . William Irwin.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 2004 (2)
[6]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erry Eagleton. . 1983
[7]  
Abrams,M. H.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