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历史时间估算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4
作者
陈桥 [1 ]
雒昆利 [1 ]
董明星 [1 ]
李会杰 [1 ]
李树文 [2 ]
叶成礼 [2 ]
刘强 [2 ]
机构
[1]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江风景名胜管理处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芙蓉洞; 同位素地质年代; 青藏高原; 隆升; 历史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对芙蓉洞与芙蓉江古水面高程差进行了测量,引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通过和邻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对比,估算出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的历史时间约为12~18万a。相对于芙蓉洞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16万a)来说,洞穴演化形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进一步证明了两个清晰的洞穴发育阶段的存在。对于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代替洞穴发育整个历史过程是需要谨慎的。通过估算方法反演所揭示的该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与青藏高原相对抬升速率相比,进一步证实了扬子地台和青藏高原虽然具有相同的驱动机制,但扬子地台近代隆升速率远远低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速度。同时,笔者还对扬子地台的隆升趋势作了一定的分析,认为近代扬子地台边缘隆升速度小,中间隆升速度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J].
黎敦朋 ;
肖爱芳 ;
李新林 ;
周小康 .
陕西地质, 2004, (01) :1-10
[2]   北祁连地区新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 [J].
张小军 ;
陶明信 ;
董新 ;
魏晓辉 .
西北地质, 2003, (04) :8-15
[3]   青海共和至甘肃兰州黄河河谷地貌的形成与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的关系 [J].
赵振明 ;
刘百篪 .
西北地质, 2003, (02) :1-12
[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磁性地层学 [J].
方小敏 ;
宋春晖 ;
高军平 ;
聂军胜 ;
颜茂都 ;
徐先海 ;
孙东 .
科学通报, 2002, (23) :1824-1828
[5]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耦合——以青藏高原周边造山带与盆地为例 [J].
刘德民 ;
李德威 .
西北地质, 2002, (01) :15-21
[6]   四川岷江断裂带北段的新活动、岷山断块的隆起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J].
周荣军 ;
蒲晓虹 ;
何玉林 ;
黎小刚 ;
戈天勇 .
地震地质, 2000, (03) :285-294
[8]   西秦岭吴家山隆起的隆升过程及时代 [J].
杨军禄 ;
冯益民 .
西北地质, 1999, (04) :1-4
[9]   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隆升和剥蚀 [J].
王国芝 ;
王成善 ;
刘登忠 ;
刘树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67-74
[10]   滇西新生代以来地壳活动趋势及其环境影响 [J].
李峰 ;
薛传东 .
云南地质, 1999, (02) :14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