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抑或自由?——试析伊壁鸠鲁幸福观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罗晓颖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关键词
幸福; 快乐; 马克思; 伊壁鸠鲁; 宁静; 自由; 孟德斯鸠; 必然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02.31 [伊壁鸠鲁及其学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64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M].罗晓颖; 等编译.华夏出版社.2010,
[2]  
名哲言行录.[M].(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Laertius)著;马永翔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  
物性论.[M].(古罗马)卢克莱修(C.T.Lucretius)著;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
[4]  
罗马盛衰原因论.[M].(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