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高层环境对爆发气旋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5
作者
江敦春,党人庆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地形,高层环境,爆发性气旋,次级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对地形和高层环境在1983年4月25日-27日一次气旋爆性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数值试验.在控制试验(包括全物理过程)中,模拟气旋路径和气旋迅速发展同实际观测的类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两支急流、凝结潜热释放及积云混合对这次气旋迅速发展有显著贡献.在地形试验中,发现由太行山、燕山由脉、大兴安岭诱生的地形槽对气旋发展也有明显作用.如取均匀高度作为100—300hpa初始等压面高度场,并积分24小时,则中低层短波槽消失斜压性减弱,次级环流受到抑制,地面只出现一个浅薄的低压,但低压移动路径则不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东部一次入海气旋的次级环流分析 [J].
杜俊 ;
余志豪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1) :43-50
[2]   中国东部的爆发性海岸气旋 [J].
董立清 ;
李德辉 .
气象学报, 1989, (03) :371-375
[3]   热力强迫对台风次级环流的作用 [J].
刘月贞 ;
丁一汇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88, (04) :432-444
[4]   一次快速发展气旋的诊断分析 [J].
田生春 ;
刘苏红 .
气象学报, 1988, (03) :285-293
[5]  
“七五”期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进展.[M].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编;.气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