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男性和女性边缘——女博士“第三性”现象文化解读

被引:15
作者
李廷茹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女博士; 第三性; 传统文化; 第三类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14 [两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女博士是社会的一个精英群体。除了性别差异外,她们同男博士别无二致。可事实是,女博士不但无法同男博士一样享受自我实现的喜悦,还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称谓——第三性,即不被男性认可也不被女性接受的"另类"群体。这样,除了来自家庭、职业、学术等方面有形的性别束缚之外,在通往她们事业成功之路上,又多了一道"身份认同"这个社会蓄意树在她们面前的无形屏障。文章试从文化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读,以唤醒大众自觉意识,改变女博士的尴尬际遇。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2]  
第三类女性.[M].(法)吉尔·里波韦兹基(GillesLipovetsky)著;田常晖;张峰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  
发现母亲.[M].王东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  
第二性.[M].(法)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著;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