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流失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48
作者
邱卫国
唐浩
王超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
[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4] 上海
[5] 江苏南京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氮素; 模式; 径流流失; 控制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测坑和大田试验,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排水)流失规律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肥期和第1次追肥(碳铵)后,稻田水中氮素浓度下降均较快,施肥后1~2d,TN含量即可下降为施肥当天浓度的25.13%~50.25%,平均为30.17%,到第4d则下降到10%以下;(2)在第2、3次追肥(尿素)后,坑面水氮素浓度减少趋势不同于基肥期和第1次追肥,施肥后开始1~3d浓度先稍有升高,此后下降趋势同前2次施肥;(3)人工降雨试验表明,如施肥后遇暴雨,则可能导致氮素的大量流失。以基肥期为例,施肥后第2d,40mm雨量引起的TN流失量为5.54~7.95kg·hm-2,80mm雨量引起的TN流失量可达16.74~24.02kg·hm-2,氮素的径流流失以NH4+-N为主;(4)应严格控制播期排水和烤田排水,否则会引起氮素的大量流失;(5)经测产,增施有机肥而减少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径流(排水)流失。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上海西郊麦期氮素淋溶定位研究 [J].
王少平 ;
高效江 ;
胡雪峰 ;
俞立中 ;
许世远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02) :68-70
[2]   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排水流失研究 [J].
张志剑 ;
董亮 ;
朱荫湄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475-480
[3]  
上海市郊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及防治对策.[J].张大弟;章家骐;汪雅谷;张晓红.上海环境科学.1997, 03
[4]  
上海市郊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及防治对策.[J].张大弟;章家骐;汪雅谷;张晓红.上海环境科学.1997, 03
[5]   农田氮素的转化与损失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J].
冯绍元 ;
郑耀泉 .
农业环境保护, 1996, (06) :277-280
[6]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魏复盛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7]  
环境监测实验.[M].陈若暾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