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120
作者
王家禄 [1 ]
刘玉章 [1 ]
陈茂谦 [2 ]
刘莉 [1 ]
高建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 基质; 动态渗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低渗透油藏裂缝与基质交渗流动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裂缝与基质之间动态渗吸的实验方法并就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水在裂缝内流动,同时由于毛细管力作用水渗吸到基质内,渗吸到基质中的水将油替换出来渗流到裂缝中,注入水再将裂缝中的油驱替到出口端,这就是裂缝与基质之间的交渗流动。动态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3.0 mL/h),渗吸效率最高为35.5%;在一定的驱替速度范围内,由于毛细管力与黏性力的共同作用,渗吸效果最好。亲水岩心的动态渗吸效果最好。油水黏度比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好。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毛细管力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差。图6参20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一种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J].
许建红 ;
程林松 ;
周颖 ;
马丽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5) :594-597+602
[2]   低渗透油藏生产井关井测压时间的计算与应用 [J].
田冷 ;
何顺利 ;
李秀生 ;
顾岱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226-229
[3]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 [J].
李永太 ;
宋晓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638-642
[4]   低速非达西流动机理分析 [J].
薛芸 ;
石京平 ;
贺承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02-104+10
[5]   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的研究 [J].
姚约东 ;
葛家理 ;
魏俊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73-75+11
[6]   低渗透油藏开发与裂隙孔隙度 [J].
张盛宗 ;
王为民 ;
陈权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2) :25-28+55
[7]   低渗透油层渗流特征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J].
阮敏 ;
何秋轩 ;
任晓娟 .
特种油气藏, 1998, (03) :23-28
[8]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问题 [J].
秦同洛 .
断块油气田, 1994, (03) :21-23
[9]  
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袁士义,宋新民,冉启全编著, 2004
[10]  
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理论和实践[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沈平平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