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我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得失

被引:3
作者
董春雨 [1 ]
薛永红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2] 华北科技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河湖水系; 连通工程; 系统思想与方法;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4.11.007
中图分类号
N94 [系统科学];
学科分类号
0711 ; 081103 ; 1201 ;
摘要
河湖水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巨系统,其衍生和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则是以改变流域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其当下、局域的直接经济效益有时很明显,但对自然、生态乃至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滞后。从系统科学哲学的角度对我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进行考察,将为我国当代水利工程尤其是河湖连通工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 [J].
王中根 ;
李宗礼 ;
刘昌明 ;
李原园 ;
刘晓洁 ;
郝秀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523-529
[2]   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 [J].
董春雨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10) :24-29
[3]   长江流域水系连通性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J].
张欧阳 ;
卜惠峰 ;
王翠平 ;
熊明 .
人民长江, 2010, 41 (02) :1-5+17
[4]   冗余与复杂系统的演化 [J].
董春雨 ;
许斌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11) :99-102
[5]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J].
钱正英 ;
陈家琦 ;
冯杰 .
中国水利, 2006, (02) :7-10
[6]   都江堰工程是对人类的贡献 [J].
戈派拉克瑞斯南 .
中国水利, 2004, (18) :22-22
[7]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 [J].
马蔼乃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01) :20-22
[8]   都江堰渠首工程系统分析(下)——数学模型、自然启示与改进意见 [J].
范文涛 ;
王先甲 ;
李怀德 ;
吴敏良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0, (06) :61-66
[9]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俞孔坚, 2012
[10]  
系统科学精要[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苗东升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