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被引:28
作者
耿金虎 [1 ]
沈佐锐 [1 ]
李正西 [1 ]
张帆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柞蚕卵; 松毛虫赤眼蜂; 冷贮; 出蜂率; 平均出蜂数;
D O I
10.16380/j.kcxb.2005.06.015
中图分类号
S476.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短期冷藏对不同品系暗黑赤眼蜂的影响 [J].
马德英 ;
李保平 ;
高卫时 ;
徐飞 .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03) :215-217
[2]   低温冷藏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繁群品质的影响 [J].
陈科伟 ;
刘丽庄 ;
方楚明 ;
黄寿山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56-59
[3]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J].
徐春婷 ;
黄寿山 ;
刘文惠 ;
韩诗畴 ;
陈巧贤 ;
李丽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947-1950
[4]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J].
万方浩 ;
叶正楚 ;
郭建英 ;
谢明 .
昆虫知识, 2000, (02) :65-74
[5]   中国赤眼蜂研究和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J].
詹根祥 ;
梁广文 .
江西农业学报, 1999, (02) :40-47
[6]   赤眼蜂研究和应用进展 [J].
刘树生 ;
施祖华 .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02) :78-84
[7]   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Ⅴ.对滞育诱导的反应 [J].
刘树生,施祖华,邵明江,何俊华 .
生物防治通报, 1994, (04) :145-150
[8]   松毛虫赤眼蜂低温保存时间与羽化率的关系附视频 [J].
刘青云 ;
席天元 .
中国棉花, 1994, (10) :13-14
[9]   利用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技术研究 [J].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丛斌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3) :254-258
[10]   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Ⅲ.对温湿度的反应 [J].
施祖华 ;
刘树生 ;
徐伟良 ;
何俊华 .
生物防治通报, 1993, (03)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