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早三叠世大冶组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4
作者
沈忠悦
方大钧
谈晓冬
王兆梁
王朋岩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扬子板块; 三叠纪古地磁; 碰撞造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9 [地电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扬子板块中部湖北三峡早三叠世大冶组灰岩做了古地磁研究。特征剩磁数据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倒转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分离出二组剩磁组分,一组为特征剩磁,另一组系印支期重磁化。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携磁矿物为碎屑磁铁矿,数据表明,结合扬子板块三叠纪古地磁研究的新成果,得到扬子板块三叠世的古地磁平均极为:30.3°N,198.4°E,α95= 9.2°。从已有的三叠纪古地磁数据表明,扬子板块中部具有明显的局部区域性旋转,导致磁偏角与褶皱轴向趋于一致,与华南三叠纪古地磁数据比较及地质证据2个方面,认为印支期华南地块与扬子板块拼合可能西部早于东部。
引用
收藏
页码:2257 / 22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华南中生代以来弯山构造的发育和地块相对旋转——地质和古地磁证据 [J].
李正祥 ;
C.McA.Powell ;
方大钧 ;
楼刚 .
科学通报, 1996, (05) :446-450
[2]   华南古地磁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J].
方大钧,楼刚,姜莉萍,李正祥 .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501-512
[3]   华南早三叠世的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 [J].
陈海泓,孙枢,李继亮,许靖华 .
地质科学, 1994, (01) :1-9
[4]  
宁镇山脉古生代与三叠纪沉积岩的重磁化研究[J]. 楼刚,方大钧.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