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16000-7000年以来的植被与环境变迁

被引:9
作者
张佳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孢粉; 高分辨率; 植被与环境; 东甘池东; 16000aB.P.; 北京房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7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北京房山东甘地8.2m的剖面取样197块,进行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和序列的14C测年,对照烧失量测定、炭片统计、表土花粉和古地磁特征等分析,揭示了北京房山里今16000-7000年植被演替及环境变迁的六个阶段、约15780-14700aB.P,当时乔木稀疏,草本类以蒿、藜为优势,由于缺乏水生沼生植物,反映研究区气候干旱。约14700-13400aB.P,由于降雨增多,温度增大,平原区形成小的沼泽环境,水生植物繁盛,泥炭发育。但区域性针阀混交林中主要以寒湿性针叶树种为主,反映寒冷湿润的气候特征。在14060-13520aB.P.泥炭积累中断,为一干冷的气候突变期。约13400-12600aB.P,针阀混交林在山区又进一步发展,平原区水生植物减少,沼泽逐渐疏干,反映气候趋于暖干。约12600-11400aB.P,针阀混交林中呈现以针、阔叶树种交替占优势的现象。水生、湿生植物减少,反映气候有冷暖的波动。约11400-9600aB.P,植被稀疏。在10600-10300aB.P,出现了与新仙女木期时段相当的冷干气候。约9600-7000aBP,阔叶树种增加,反映由典型草原向森林草原的演替,水生植物不繁盛,气候由冷干向温暖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北方末次主气候旋回气温曲线的初步恢复 [J].
孙建中 .
冰川冻土, 1985, (04) :317-322
[2]   北京地区百花山、东灵山表土花粉的特征分析 [J].
张佳华,孔昭宸,杜乃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3) :101-113
[3]  
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地球磁场长期变化与气候变迁[J]. 朱日祥,顾兆炎,黄宝春,金增信,魏新富,李春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12)
[4]   依据孢粉分析讨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 [J].
孔昭震 ;
杜乃秋 ;
吴玉书 ;
任振纪 ;
罗宝信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1, (17) :1065-1067
[5]   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环境变迁中灾害性气候突变事件的讨论 [J].
张佳华,孔昭宸,杜乃秋 .
灾害学, 1996, (02) :71-75
[6]   25000年以来渤海湾西岸古环境探讨 [J].
许清海 ;
吴忱 ;
王子惠 ;
童国榜 ;
吴绍杰 ;
张俊牌 ;
杜乃秋 ;
孔昭宸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3, (01) :22-34
[7]   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年以来炭屑分析及对火发生可能性的探讨 [J].
张佳华 ;
孔昭宸 ;
杜乃秋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2) :66-73
[8]   北京地区距今30,00010—10,000年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迁 [J].
孔昭宸 ;
杜乃秋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0, (04) :330-338+411
[9]   北京地区10000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 [J].
孔昭宸 ;
杜乃秋 ;
张子斌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2, (02) :172-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