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被引:94
作者
陈芳 [1 ]
方长春 [2 ]
机构
[1]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2]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养老模式; 自我养老; 过渡性; 社会养老保障; 社会支持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 [中、老年人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冲击。通过对苏北某县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特点。调查地的农村自我养老的比重已经超过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从传统的家庭成员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为主转变为老年人的经济自给、生活自理和情感自抚为主。农村养老模式的这种变化其原因在于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而另一方面,社会养老又尚未建立,因而是现阶段的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过渡性模式。长远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出路是走向社会养老。为此,须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J].
孟宪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133-145+160
[2]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比较与启示 [J].
胡豹 ;
卫新 .
商业研究, 2006, (07) :52-55
[3]   四支柱模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J].
阳义南 .
农业经济, 2004, (04) :19-21
[4]   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 [J].
杨善华 ;
贺常梅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71-84
[5]   农村养老谁是主体 [J].
阳义南 ;
詹玉平 .
经济论坛, 2003, (20) :4-5
[6]   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 [J].
穆光宗 ;
姚远 .
人口与经济, 1999, (02) :58-64+17
[7]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齐铱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