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39
作者
魏兴华
汤圣祥
江云珠
余汉勇
裘宗恩
颜启传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北京,浙江杭州
关键词
栽培稻; 选育品种;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 形态学性状; 相关分析;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3.02.00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取源自我国 2 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类型的 74 4份栽培稻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 ,应用 5种等位酶 12个等位基因位点分析我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并研究等位酶和形态学性状在多样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等位酶多态位点百分率 (P)、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 (A)、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 (Ae)、Shannon多样性指数 (I)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 e)分别为 10 0 %、3.16 7、1.5 15、0 .4 5 2和 0 .2 72 ;籼粳两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所不同 ,籼型多样性指数 (I和 H e)明显高于粳型 ,分别为粳型的 1.70 2和 1.730倍 ;华中稻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 (H e=0 .2 83) ,东北稻区则最低 (H e=0 .0 6 2 ) ;除西南稻区外 ,其余稻区等位酶和形态学两类性状所获得的品种间距离矩阵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16 3~ 0 .390。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 [J].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
遗传学报, 1996, (04) :276-285+331
[2]   亚洲主要稻作国家栽培稻在同工酶位点上的差异 [J].
汤陵华 .
作物学报, 1991, (06) :409-416
[3]  
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世成, 1991
[4]  
Allozyme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China[J] . L.-z. Gao,S. G. De-y. Hong.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0 (3)
[5]  
POPGENE v 1.31. Yeh FC,Yang R. http://www.ualberta.ca/~fye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