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丹液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机理研究

被引:10
作者
殷惠军
刘颖
蒋跃绒
史大卓
陈可冀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芪丹液; 血管新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芪丹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中、小剂量芪丹液对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急性心梗(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模型进行干预,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消心痛组。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Ⅷ因子,并计算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结果模型组MVD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消心痛及芪丹大、中剂量组结扎后7天、14天,其MV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AMI后7天,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除较正常组升高外(P<0.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4天时芪丹大、中剂量组及消心痛组VE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AMI后7天、14天时模型组bFGF蛋白表达均上调,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两时间点随时间延长表达下降(P<0.05);消心痛组及芪丹大剂量组7天及14天时bF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AMI后7天与14天模型组VEGFmRNA、bFGFmRNA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消心痛及芪丹大、中、小剂量组高于模型组。各组7天与14天条带相比较,治疗组bFGFmRNA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不变,而模型组缺血心肌中bFGF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7天及14天VEGFmRNA的表达与时段变化没有明确的趋势。结论芪丹液能够持续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提高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陈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   西洋参叶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殷惠军 ;
张颖 ;
蒋跃绒 ;
罗兰 ;
刘颖 ;
史大卓 ;
陈可冀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3) :232-235
[3]   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J].
刘剑刚 ;
史大卓 ;
汪晓芳 ;
董国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 (02)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