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传统: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文化基础

被引:2
作者
沈乾飞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情传统; 村民自治; 有效实现形式;
D O I
10.19299/j.cnki.42-1837/c.2017.13.006
中图分类号
D638 [群众自治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情是自治的文化基础,农民首创的村民自治,萌生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交往之中。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制度安排嵌入到乡村社会关系中,只有充分尊重和利用人情这一乡村社会资源,才能让自治制度有效运转起来。人情作为农民社会交往中的情感和心理认同机制,在心理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维持共同体成员团结互助、维持共同体社会秩序及促进共同体成员相互信任等社会功能,从而为确保自治体的自主、自立和自律等能力提供社会资源。以人情为基础建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可以考虑以日常性人情圈、仪式性人情圈、混合型人情圈为基础,尝试建构多种形式的村民自治行动单元。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情、契约与信任 [J].
龚晓京 .
北京社会科学, 1999, (04) :124-127
[2]   人情与契约 [J].
陈昌文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3) :34-39
[3]  
中国绅士[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2006
[4]  
面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黄光国,胡先缙等著, 2004
[5]  
新史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念群等主编, 2003
[6]  
礼物的流动[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放春,刘瑜译, 2000
[7]  
礼物的流动[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放春,刘瑜译, 2000
[8]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米勒(Miller,David),(英)波格丹诺(Bogdanor,Vernon)编, 1992
[9]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J].
徐勇 ;
赵德健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 (04) :1-8
[10]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J].
翟学伟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