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土壤中铊的时空分布、存在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22
作者
颜文
成杭新
刘孝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2] 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
[3] 沈阳农业大学
关键词
铊; 超低密度采样; 时空分布; 存在形态; 环境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本文立足于“化学定时炸弹(CTB)”的新概念及其基本研究思想,利用超低密度采样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泛滥平原沉积物(土壤)中铊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以及铊的存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自工业化以来(1943~1993年)的大约50年时间里,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辽宁省土壤中的铊有明显的累积,部分地区如辽西南的大凌河流域和辽中的太子河流域已遭受到铊的轻度污染,预测再过50年(即2043年),全省受铊污染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铊在土壤中主要以硅酸盐结合态和水溶态存在,另有少量以硫化物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铊的累积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累积的速率与铊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表现出以硅酸盐结合态存在的铊含量比例越高其累积速率也越大,而以水溶态存在的铊含量比例越高其累积速率越小甚至出现负累积;铊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与土壤和沉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如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有一定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化学定时炸弹研究 [J].
谢学锦 .
中国地质, 1993, (11) :18-19
[2]   铟(In)和铊(Tl)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J].
齐文启 ;
曹杰山 ;
陈亚蕾 .
土壤通报, 1992, (01) :31-33
[3]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