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

被引:30
作者
张北赢 [1 ]
徐学选 [2 ]
刘文兆 [2 ]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水; 土壤水分亏缺; 补偿与恢复;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意义重大。水土保持措施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该文通过定位监测并引入土壤水分亏缺补偿度指标,旨在明确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雨季前后土壤水分的亏缺与补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雨季前后土壤储水均处于亏缺状态,7月份土壤储水亏缺得到缓解;8月份表层土壤储水亏缺加剧;雨季后的10月份土壤储水均得到恢复。降雨对退耕坡地和梯田土壤水分均有正补偿作用。水平阶90cm处和160cm以下出现负补偿现象。鱼鳞坑在30cm处出现负补偿。在0~200cm土壤剖面上,土壤储水亏缺补偿度依次为退耕坡地>梯田>鱼鳞坑>水平阶。由此可见,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以及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产生不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植被类型对厚层黄土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 [J].
王志强 ;
刘宝元 ;
张岩 .
地理学报, 2008, (07) :703-713
[2]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 [J].
樊军 ;
邵明安 ;
王全九 .
草地学报, 2006, (03) :261-264
[3]   黄土丘陵区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 [J].
程积民 ;
万惠娥 ;
王静 ;
雍绍萍 .
生态学报, 2004, (12) :2979-2983
[4]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水分亏缺的补偿与恢复特征 [J].
王进鑫 ;
黄宝龙 ;
罗伟祥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95-2401
[5]   黄土高原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J].
黄明斌 ;
杨新民 ;
李玉山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3, (03) :119-122
[6]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陈利顶 .
生态学报, 2000, (05) :741-747
[7]   陕西省降水特性分析 [J].
陶林威 ;
马洪 ;
葛芬莉 .
陕西气象, 2000, (05) :6-9
[8]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J].
穆兴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2) :41-45
[9]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J].
王军 ;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00, (01) :84-91
[10]   宁南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农田水分恢复评价 [J].
韩仕峰,史竹叶,徐建荣 .
水土保持研究, 1996, (01)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