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被引:86
作者
何奇瑾 [1 ,2 ]
周广胜 [1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区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需求,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全国层次和年尺度筛选出的影响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结合玉米种植地理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基于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因子构建的最大熵模型可以用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研究;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无霜期、年平均温度、≥0℃积温、≥10℃积温持续天数、≥10℃积温、年降水、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湿润指数.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玉米作物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提出了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并基于玉米种植区的分布面积,给出了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阈值.研究还表明,影响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重要性及其气候阈值并不相同,在实际研究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品种、熟性开展作物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研究,以取得更为准确的种植分布区信息;但最大熵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玉米作物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玉米生产布局、气候区划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及处理方法 [J].
姚凤梅 ;
秦鹏程 ;
张佳华 ;
林而达 ;
BOKEN Vijendra .
科学通报, 2011, 56 (08) :547-555
[2]  
采用生态位模型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 曹向锋,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3]   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J].
余卫东 ;
陈怀亮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2) :14-19
[4]   中国东北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J].
李荣平 ;
周广胜 ;
王宇 .
科学通报, 2010, 55 (13) :1247-1254
[5]   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J].
孙文涛 ;
刘雅婷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07) :233-236
[6]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J].
赵俊芳 ;
杨晓光 ;
刘志娟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544-6551
[7]   基于GIS技术的内蒙古兴安盟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 [J].
唐红艳 ;
牛宝亮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3) :447-450
[8]   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华北地区作物物候期/种植制度的时空格局特征 [J].
李正国 ;
杨鹏 ;
周清波 ;
王仰麟 ;
吴文斌 ;
张莉 ;
张小飞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6216-6226
[9]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松材线虫潜在生境预测方法研究 [J].
吴文浩 ;
李明阳 .
林业调查规划, 2009, 34 (05) :33-38
[10]   黑龙江省玉米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J].
刘丹 ;
杜春英 ;
于成龙 .
玉米科学, 2009, 17 (05) :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