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镇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16
作者
王来斌
徐怀民
张本琪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石油大学
[3]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河口采油厂 山东东营 安徽理工大学
[4] 安徽淮南
[5] 北京昌平
[6] 山东东营
关键词
车镇凹陷; 鼻状构造; 下第三系; 生储盖组合; 油气富集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对车镇凹陷鼻状构造的分布、成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的研究,探讨了区内鼻状构造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油气沿鼻状构造的脊线进行运移,在鼻状构造脊线附近的圈闭聚集,而鼻状构造槽线位置的探井油气贫乏,甚至无油气显示.油气受鼻状构造脊线的控制呈放射状分布,受南北断阶带断层的遮挡呈环状分布的规律.这种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对认识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88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J].
曾溅辉 ;
王洪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08-111+132
[2]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
[3]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的演化 [J].
戴俊生 ;
陆克政 ;
漆家福 ;
陈书平 .
石油学报, 1998, (04) :27-31+4-5
[4]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J].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S1)
[5]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物理模拟[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溅辉,金之钧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