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不同地类坡面水沙动态过程及其发生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琚彤军 [1 ]
刘普灵 [1 ]
王栓全 [2 ]
徐学选 [1 ]
史新合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野外人工模拟降雨; 黄土丘陵区; 地类; 产流产沙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模拟降雨在降雨性质上的可控性优势,分析了在黄土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坡面土地利用方式(林灌地、封禁荒草地、弃耕农地)的产流产沙动态过程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相近时,不同类型坡面状况的初始产流时间差异明显。次降雨过程中各地类小区产沙和产流动态变化不完全一致,产沙量较产流量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在降雨和土壤条件相对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地类小区的侵蚀产沙过程差异显著,其中林地和草灌地与坡耕农地相比可增加入渗,减水效益明显,减沙效益更为显著,表明实施林草植被建设,包括退耕封禁等措施在内的生态治理减蚀效益明显,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的来水来沙;并提出了可反映土壤抗蚀能力的量化指标——单位冲刷强度,为在实验流域对包括退耕还林草、封禁措施在内的生态恢复重建过程的流域水沙变化及其效应评估提供量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942 / 19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流域降雨及其水沙变化特征研究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徐学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57-60
[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陈利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20-29
[3]   土壤侵蚀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勇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108-111
[4]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J].
史培军 ;
袁艺 ;
陈晋 .
生态学报, 2001, (07) :1041-1049+1217
[5]   燕儿沟流域泥沙监测初报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冯秉琦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02) :176-178
[6]   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 [J].
朱显谟,祝一志 .
水土保持研究, 1995, (04)
[7]   黄土高原的人为开荒及其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J].
王斌科 ;
唐克丽 .
水土保持通报, 1991, (05) :54-60+25
[8]   黄土高原中部地区土壤侵蚀人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J].
贾志伟 ;
江忠善 .
水土保持通报, 1991, (01) :28-33
[9]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10]  
Runoff and soil loss relationships for the Texas Blackland Prairies ecoregion.[J].R.D. Harmel;C.W. Richardson;K.W. King;P.M. Allen.Journal of Hydrology.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