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抗黑颖病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1
作者
孙福在
何礼远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成株期; 苗期; 小麦黑颖病; 成株期抗性; 抗性鉴定; 品种鉴定; 抗病性鉴定; 剪叶法; 鉴定方法;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86.02.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黑颖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黑颖病的发生和表现典型病状的温度为22℃,发病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60000勒克斯·小时,结露和充足的湿度是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接种体浓度每毫升含0.75~24.0×10~8个菌体均可。比较了几种接种方法,证明剪叶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做定叶接种、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鉴定了288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表明各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比较研究了140个不同抗性等级品种的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的相关性,两者的正相关率为45%,有50%以上的品种苗期抗性较强于成株期抗性,一般成株期抗性比苗期下降1级。苗期抗性鉴定可以用于初筛,对苗期表现高抗和中抗品种,再进一步做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5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