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损脑络”与出血性中风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被引:13
作者
刘敏
王庆国
李澎涛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 络脉; 病络; 毒损脑络; 生物学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从毒损脑络理论假说出发认识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微血管破坏受损是ICH的核心病变和基本动因,也是探求ICH后"病络"的生物学基础的一个切入点。络脉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结构功能统一体,与微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存在密切联系。在ICH中,毒损脑络、络脉瘀阻、饮停络阻是ICH发病的关键病机,在现代生物学中它们与微循环调控、血管调节功能、血脑屏障等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这种探讨将我们对ICH"病络"的认识带入了微观的层次,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9 / 5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J].
王永炎 ;
常富业 ;
杨宝琴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03) :1-6
[2]   经络实质辨析——关于经络本质与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J].
邓亲恺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4, (02) :63-66+72
[3]   新病入络及其证治 [J].
李梢 ;
杨宝琴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01) :7-10
[4]   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形成演变及特性初探 [J].
赵海滨 ;
郭玉海 ;
左俊岭 ;
沈承玲 ;
不详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03, (12) :33-35
[5]   脑出血后继发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机制研究 [J].
刘春梅 ;
吴家幂 ;
李珺 .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 (03) :171-173
[6]   对经络实质的一种猜想及开展研究的建议 [J].
蒋大宗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2, (04) :235-236+252
[7]   中医络病的现代认识 [J].
李岩 ;
赵雁 ;
黄启福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03) :1-5
[8]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与机制 [J].
王杰松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 (02) :125-128
[9]   经络实质研究进展 [J].
赵慧英 ;
孙志宏 ;
徐永平 ;
贺秀嫒 ;
胡格吉勒图 .
动物医学进展, 2001, (03) :41-43
[10]   生物活性蛋白的功能多样性与分子内调控 [J].
汤健 .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10)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