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节间组分关系的结缕草克隆植株形态可塑性特征分析

被引:4
作者
赵鲁青 [1 ,2 ,3 ]
李德志 [1 ,2 ,3 ]
李立科 [1 ,2 ,3 ]
潘宇 [1 ,2 ,3 ]
吕媛媛 [1 ,2 ,3 ]
赵美霞 [1 ,2 ,3 ]
高锦瑾 [1 ,2 ,3 ]
何莹莹 [1 ,2 ,3 ]
程立丽 [1 ,2 ,3 ]
王浩 [1 ,2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结缕草; 复合节; 分株; 根;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1.02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克隆植株的基本形态学单元是复合节间。分析复合节间组分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其形态可塑性的细微特征和资源传输与分配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形态可塑性成因提供合理的生理生态学解释。本文对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的结缕草克隆植株的复合节间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内、外植株主匍匐茎的长度和生物量的波动比一级分枝大,缩短节间长度比伸长节间长度稳定,但缩短节间生物量较伸长节间生物量变化幅度大。伸长、缩短节间长度、生物量分别与复合节序数呈二次函数关系。伸长、缩短节间生物量和分株生物量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方程亦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主匍匐茎根数量、生物量随复合节数递增基本呈递增趋势。在两种环境下,A分株根数、生物量均大于B分株根数、生物量(在结缕草匍匐茎上,着生于每个复合节的基端和梢端缩短节间上的分株分别称为A、B分株),且差异明显。温室内植株,在分株发育形成后,伸长、缩短节间的长度、生物量分别与匍匐茎根、A分株根数、B分株根数、生物量间相关性显著,温室外的相关性格局较复杂,且总体显著性低于温室内。结缕草克隆植株基本形态结构单元的复合节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密切相关关系,是导致结缕草克隆植物形成形态可塑性的细微特征格局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592 / 25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结缕草的生长规律、传输格局与维管束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D].申芳芳.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
[2]  
克隆植物结缕草的生长格局与氮素整合特征.[D].王长爱.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
[3]   克隆植物生长特征对土壤养分的响应研究概述 [J].
贺斌 ;
郭芝成 ;
李根前 ;
李甜江 ;
徐德兵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1) :15342-15344+15396
[4]   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与等级选择 [J].
朱志红 ;
刘建秀 ;
王孝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4) :588-598
[5]   克隆植物结缕草在两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特征 [J].
李德志 ;
申芳芳 ;
王长爱 ;
柯世朕 ;
王超华 ;
范旭丽 ;
宋云 ;
李红 ;
周燕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117-124
[6]   土壤氮素有效性与克隆整合性对结缕草分枝行为的影响效应(英文) [J].
李德志 ;
高桥繁男 ;
祝廷成 .
草业学报, 2006, (05) :135-146
[7]   资源异质性环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 :觅食行为 [J].
董鸣 .
植物学报, 1996, (10) :828-835
[8]   On the evolution of clonal plant life histories [J].
Fischer, M ;
Van Kleunen, M .
EVOLUTIONARY ECOLOGY, 2001, 15 (4-6) :565-582
[9]  
Ramet size equalisation in a clonal plant; Phragmites australis.[J].B. Ekstam.Oecologia.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