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罗蔚锋
包仕尧
刘春风
霍红梅
张志琳
韩旺
吴冠会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内侧前脑束;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多巴胺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第1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0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3.0mm,背腹7.5mm。第2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7.5mm),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坏,运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及免疫组化检验模型是否成功。比较两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结果采用第1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51%,第2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77%,显著高于第1组(P<0.01)。结论采用第2组注射位点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易行。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88 +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J].
陈生弟 ;
王刚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07) :6-8
[2]   药物干预对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成功率的影响 [J].
徐耀 ;
包仕尧 ;
罗蔚锋 ;
张志琳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6) :675-677
[3]   帕金森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伦学庆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 (02)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