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江西省兴国县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15
作者:
李佳
[1
,2
,3
]
邵全琴
[1
]
刘纪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关键词:
江西兴国县;
小班数据;
碳储量;
时空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BEF方法和平均生物量方法对2003年江西省兴国县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办法,构建了兴国县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拟合方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85-2003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分析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3年森林林分面积22.65×104 hm2,总生物量5.97Tg,植被碳储量4.13TgC,平均碳密度18.25Mg.hm-2。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硬阔林>湿地松>毛竹林>混交林>软阔林,不同龄组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大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天然林的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分别是人工林的4.3倍和3.9倍。(2)森林植被1985、1990、2003年碳储量分别为1.65、2.97、4.13TgC,总体增长趋势明显。1985-2003年森林植被碳储量逐年增加,年均固碳0.14TgC。森林植被碳储量在兴国县东部和北部地区高,中西部低。(3)从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工程,使得2003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并相对稳定,当林分面积到达稳定后,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将可继续保持较高的固碳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8+174
+17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