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论“主体民族志”

被引:56
作者
朱炳祥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主体民族志”; 科学民族志; 后现代民族志; “互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8 [民族史志];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304 ; 030404 ; 060207 ;
摘要
本文在批评科学民族志、解释人类学民族志并反思后现代民族志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民族志"的概念,并对"主体民族志"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叙事进行了讨论。就一般意义而言,由于民族志客体都是被主体建构出来的,故而所有的民族志都只能是"主体民族志"形式,所谓科学民族志只是一个虚假概念;就当下意义而言,以往的民族志存在的重大缺陷是对主体表述的缺失,提出"主体民族志"概念具有丰富民族志写作内涵的意义;就根本意义而言,"主体民族志"是对科学民族志的颠覆,但这种颠覆并不在于用一种范式去取代另一范式,而是对各种范式意义的根本性质疑,进而达到对不同民族志作者及作品的相对性真理的认可与平等性地位的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108 +10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人类学作为文化批评?——关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及其他 [J].
赵丙祥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226-232
[2]  
他者的眼光[M]. 华夏出版社 , (英)罗伯特·莱顿(RobertLayton)著, 2005
[3]  
社会人类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朱炳祥著, 2004
[4]  
后现代社会理论[M]. 华夏出版社 , (美)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著, 2003
[5]  
社会学与人类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法)马塞尔·毛斯(MarcelMauss)著, 2003
[6]  
实践感[M]. 译林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3
[7]  
努尔人[M]. 华夏出版社 , (英)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chard)著, 2002
[8]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 华夏出版社 , (英)马凌诺斯基(BronislawKasparMalinowski)著, 2001
[9]  
地方性知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 2000
[10]  
社会科学方法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韦伯(Weber·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