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 ,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 (10± 1)℃、5 0 % RH下贮藏 1d,果实失重 5 .84 % ,果皮失水 13.5 9% ,果皮开始褐变 ;贮藏 2 d时果实失重 10 .37% ,果皮失水 2 6 .4 0 % ,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 ;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肉。0 .0 15 m 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 (P <0 .0 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 ,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 ;外果皮表面栓质少 ,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 ;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 ;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 ;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 ,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 ,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