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果皮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关系

被引:55
作者
林河通
陈绍军
席玙芳
郭素枝
机构
[1] 浙江大学
[2] 福建农林大学
关键词
龙眼; 果实; 果皮; 微细结构; 扫描电镜; 耐贮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7.2 [龙眼(桂圆)]; Q944.59 [果实、种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 ,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 (10± 1)℃、5 0 % RH下贮藏 1d,果实失重 5 .84 % ,果皮失水 13.5 9% ,果皮开始褐变 ;贮藏 2 d时果实失重 10 .37% ,果皮失水 2 6 .4 0 % ,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 ;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肉。0 .0 15 m 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 (P <0 .0 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 ,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 ;外果皮表面栓质少 ,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 ;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 ;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 ;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 ,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 ,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果蔬采后生理学.[M].张维一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 [2] 果树栽培学各论.[M].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 [3] 植物学.[M].李扬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4] 植物解剖学.[M].李正理;张新英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 [5] 龙眼采后生理和病理及贮运技术研究进展
    林河通
    席玙芳
    陈绍军
    陈锦权
    洪启征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1) : 185 - 190+1
  • [6] 熏硫对采后龙眼果皮褐变的作用及脱硫效应
    许秀淡
    黄金松
    郑少泉
    许家辉
    刘惠玉
    [J].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01) : 34 - 39
  • [7] 荔枝果皮结构与果实贮藏性能关系的探讨
    潘洵操
    谢宝贵
    [J]. 广西植物, 1997, (01) : 80 - 85
  • [8] 龙眼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
    柯冠武
    王长春
    黄进华
    [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2, (02) : 22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