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和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种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17
作者
明庆忠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 人性内涵;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1529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目前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着人地关系压力增大、资源承载力堪忧、区域发展不公平、人地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等一些根本性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地理学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地理学研究追求解决现实问题的中心目标是促进人地和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组织变化是基于人类发展需求并以之作为动力的系统变化,人类需求结构、活动结构以及地理环境、区际关系等是其影响因素,人类需求结构是其牵引力,人类活动结构是其主动因,为此需要在构建人地和谐关系的同时塑造相应人性内涵及其模因等,即将人与地、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起来。从地理学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全球环境变化及其人类的适应性、可持续性科学的发展、社会生态和环境伦理的树立等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只有解决了人地地域和谐才能真正构建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1+142 +1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英语国家当代人地关系地理学的传统与趋势 [J].
肖平 ;
明庆忠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89-99
[2]   和谐社会研究综述 [J].
冯静 .
兰州学刊, 2006, (06) :106-108
[3]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J].
符超峰 ;
安芷生 ;
强小科 ;
宋友桂 ;
常宏 .
干旱区研究 , 2006, (01) :1-7
[4]   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 [J].
王天华 .
理论探讨, 2005, (04) :168-170
[5]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J].
陆新元 ;
熊跃辉 ;
曹立平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1-5
[6]   从悖论浅议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内涵 [J].
叶岱夫 .
人文地理, 2005, (02) :124-128
[7]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J].
张雷 ;
沈叙建 ;
杨荫凯 ;
程晓凌 ;
姜巍 ;
吴映梅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10-19
[8]  
机遇与挑战: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取向[J]. 王伟中,周海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2)
[9]   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性认识 [J].
杨青山 .
经济地理, 2002, (03) :289-292
[10]   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J].
陆大道 .
地理研究, 2002, (02) :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