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特征比较

被引:12
作者
孔维健
周本智
安艳飞
王小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水文生态特征; 天然次生林; 人工毛竹林; 林冠截留; 地表径流和泥沙; 降雨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作用。总林冠截留是人工毛竹林的2.40倍,林冠截留率和产生穿透雨与茎流的最小次降雨量都大于人工毛竹林;天然次生林枯枝落叶层具有较高的截持水能力,其最大蓄水潜力是人工毛竹林的1.88倍;天然次生林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好,其中人工毛竹林的地表径流是天然次生林的1.92倍,径流泥沙含量高达3.82倍;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降雨分配情况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显著性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6+139 +1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terception loss in boreal and temperate forests[J] . T. Toba,T. Ohta. &nbsp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5 (3)
[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规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刘世荣等著, 1996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蒋有绪主编, 1996
[4]  
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周晓峰主编, 1999
[5]  
植物生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云龙主编, 2004
[6]   坡面水土保持林地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 [J].
张建军 ;
毕华兴 ;
张宝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5) :25-28
[7]   竹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J].
陈双林 ;
萧江华 ;
薛建辉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3) :399-404
[8]   川西亚高山白桦林穿透雨和茎流特征观测研究 [J].
巩合德 ;
王开运 ;
杨万勤 ;
王乾 ;
张远彬 .
生态学杂志, 2004, (04) :17-20
[9]   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分配效应 [J].
鲍文 ;
包维楷 ;
何丙辉 ;
丁德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5) :10-16
[10]   川西亚高山原始云杉林内降雨分配研究 [J].
巩合德 ;
王开运 ;
杨万勤 ;
王乾 ;
张远彬 .
林业科学, 2005, (01) :198-201